Description
1C31204G01 WESTINGHOUSE
我国最早实现计算机与远动结合的一个实例。
但,起步早并不一定就发展快。据前苏联所著的计算机史称,我国1959年向国庆十周年献礼的104机,
当时位居亚洲第一。但是,由于当时我国走的是一条按部就班的由电子管、锗晶体管、硅晶体管、集成电
路的路子,很快就被绕过电子管和晶体管、直接走向集成电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日本超过了。这也是我
国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在改革开放前发展不快的一个原因。
3 我国第一套SCADA系统的引进
改革开放前,我国电网调度自动化领域内的远动化和数字化是按远动和计算机两个专业各自发展的。
二者结合组成一体化的SCADA系统,并取得“引进—消化—开发—创新”的快速发展,则是改革开放后的
事。1978年电力部主管部门力排众议,作出了第二次技术决策:随1979年我国第一条500kV平武线输电
工程引进我国第一套计算机与远动终端(RTU)一体化的SCADA系统。
随平武工程从瑞典ASEA公司引进的SINDAC-3 SCADA系统,通过DS-801 RTU对平武线一线三站实
现了安全监控。经消化、开发、汉化并接入其他远动终端后,该系统扩充为整个湖北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
稳定运行达15年以上。
SINDAC-3的引进,确立了计算机与远动相结合的SCADA理念。差不多与此同时,电力部通信调度
局还从日本日立公司引进了用于通信调度的仅含主站的H80E系统。电科院和电自院分别参与了上述两项
工程的引进和开发工作。
在“引进—消化—开发—创新”方针的指引下,部属南北两院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先后开发了
PDP-11/24、MicroVAXII、VAX-11/750、VAX4000等计算机与远动终端相结合的SCADA系统[1]。调度运
行单位在管理体制上也逐渐将计算机和远动两个专业合并为自动化专业。
4 自主版权的EMS
由SCADA发展到EMS,其广度和深度要求是不同的。广度方面,单纯的SCADA系统对远动终端(RTU)
的数量并无要求,可多可少;但支持EMS的RTU的数量必须满足构建全网实时数据库的需要。深度方面,
EMS除需实时数据库和SCADA功能的支持外,还必须装备各种智能型高级应用软件。这就带来了基于网
络接线及元件参数的网络数据库和接入不同应用软件的应用编程接口问题。计算技术起步较早的电力部门,
20世纪60年代就开发了电力系统潮流、短路、稳定等基本应用软件,并广泛投入离线使用。但如何与SCADA
结合接入实时系统并直接控制发电过程,却是个新问题,这就导致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东北、华北、华
中、华东四大网EMS的引进工作。
Giddings & Lewis Input Module, 502-03550-00R1, WARRANTY
GIDDINGS & LEWIS 501-04218-00 USPP 5010421800
GIDDINGS & LEWIS 502-03700-10 USPP 5020370010
G&L Giddings Lewis CNC 800 B&M Control System Manual
畅销品牌:
ABB、GE发那科、AB、FOXBORO、Honeywell,力士乐、KUKA、SEW、施耐德等,安川、本特利,英维思,伍德沃德,福克斯波罗、西屋、瑞恩、施耐德莫迪康、ABB、AB、西门子、摩托罗拉、安川、博世力士乐,力士乐等各大品牌的DCS系统配件,机器人系统配件,大型伺服系统备件。(专业停产配件原装进口原厂正品,提供报关单,提供质保一年。)